在应用心理的实践领域,学校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所奋战的“主战场”之一。为帮助同学们了解学校心理咨询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,10月23日下午,在田家教育书院219,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MAP中心邀请我院1988级校友、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王军教授,就“新时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务”和“调整自我,健康生活——心理健康漫谈”两个主题分别做了报告,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学校心理咨询从业者三十年的经验与感悟。报告会由MAP中心副主任张麒副教授主持。
一、新时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务
报告会伊始,王军表示,华东师大是自己成长的地方,也是疗愈的地方,能到母校与同学们分享工作经验非常激动。
“华师大是我成长的地方,也是疗愈我的地方”
王军用两段“惊心动魄”的工作经历来强调学校心理咨询中生命安全的重要性——“生命伦理高于一切伦理”。并详细展示在面对生命安全的危机事件时,如何在生命伦理大前提下,以专业知识来帮助学生。
对于新时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务,王军提出“四新”观点:新时代-健康中国,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;新政策-社会心理服务体系;新形式-疫情、国际大环境、三全育人;新数据-我国自杀率大幅下降,体现出学校体制的优越性,拥有庞大的学工队伍。
其次,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,王军主张要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与心理危机排查制度,并对危机排查对象、危机排查时机、危机排查后的干预情况都进行了概括和详细讲解。
关于危机学生的工作实务,王军根据工作经验为同学们总结出九个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,详细地讲解让同学们受益匪浅。九个问题分别为:学工人员必须具备的异常心理知识、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处理流程、如何甄选特殊学生、精神障碍学生如何复学、对在校坚持学习的重点学生的工作流程、辅导员怎么和在校服药生谈话、学生院长如何以学院名义给拒绝来校的学生家长打电话、当学生向你表达出轻生的念头时该如何做、有自杀倾向学生的监护流程。
在讲座的最后,张麒指出,在学校心理咨询中,学生的问题既是咨询和辅导的事情,也是整个学校共同的工作。他再次强调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中“命比天大”,学校心理咨询师除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,也要学会调动学校资源。
二、调整自我,健康生活——心理健康漫谈
在第二场讲座中,王军从病理学、统计学、文化学或社会学三个角度谈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,并向同学们传递了一个心灵健康的理念:“心灵健康的人一定不是没有问题的人,而是和自己的问题和谐相处的人,带着问题快乐生活的人。”
王军从两个通俗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。这两个理论分别是: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理理论。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,提出心理问题是由每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冲突带来的,大学生处在“同一性对角色混乱”、“亲密对孤独阶段”,如果在青春没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,就易产生角色混乱;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理理论,提出人的心理问题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的。
另外,对于提升心理健康,王军也提出四个关键词:习惯、计算、关门、舍弃,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四个关键词。“习惯”要求我们持续不间断地“装”,所有的优秀都是由坚持一个好的习惯开始的;“关门”则要求我们活在当下;“计算”的实质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区别;“放弃”要求在生活中学会“舍”,有付出才有回报,甚至付出都不一定有回报。
最后,王军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结束了讲座——“倘若蝌蚪总是炫耀自己的尾巴而舍不得放弃,它将始终长不成自由跳跃的青蛙”。
文|曲芸、李红梅
排版|李红梅
审核|张鹏骞
责任编辑|汪红英